金山网讯 “我就是镇江人,所以家乡有了新能源车企,我比谁都开心,也比谁都希望北汽麦格纳能越来越好。”和开进刚聊两句,就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对家乡、对北汽麦格纳深厚的情感。而这位年轻人,也将浓浓赤子心化为工匠之心,在汽车产业链上绘就“漆”彩人生。
作为北汽麦格纳汽车有限公司涂装部技术质量高级主管,在北汽新能源“三年跃升”的攻坚征程中,开进用扎根现场的坚守、技术创新的突破与品质筑基的执着,成为无数奋斗在一线的产业新青年的生动缩影。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、深挖降本潜力、筑牢质量防线,以精益求精的匠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早在北汽工厂打桩之时,开进就与北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“初进厂时,可以说还是一片荒地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,再到设备安装、产线调试。”开进回忆说,当时他负责厂房问题清单,每天都要在生产一线,可以说,他从加入北汽的第一天起就“扎根现场”。
北汽转型新能源领域,为开进和同事们带来全新机遇。“虽然很多新知识要学习,很多新技术要突破,但是每天都充满希望,干劲十足。”开进回忆,极狐阿尔法S5导入阶段,涂装质量是量产进度的“关键关卡”。“那会儿每天一睁眼就在想参数,闭上眼全是喷涂轨迹。”回忆起攻坚时光,他的眼里满是专注的光。
面对钣金缺陷、油斑等“拦路虎”问题,开进带领团队蹲守涂装车间开启“冲刺模式”。“每一个光斑、每一丝色差都不能放过。”那段时间,他每天拿着手电筒排查车身,在笔记本上精准记录32项关键节点,连1毫米的漆膜差异都详尽标注。为校准机器人喷涂轨迹,团队爬高调试设备,完成18次实车对点;参数优化细至喷枪压力、走枪速度,163次调试记录铺满工作台。“最后3天大家轮班盯产线,累了就在休息区眯一会儿。”在门徒娱乐注册团队成员的记忆中,开进始终对讲机不离手,沙哑着嗓子协调各方。
经过22天连轴攻坚,首台DOK(面漆一次下线合格率)油漆车身顺利下线,车间爆发出热烈掌声。新车型OKTB(OK-To-Buy,指所有质量要求都满足,允许购买)初期阶段DOK零的突破为后续量产筑牢根基。
“降本不是抠门,是用技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”在开进看来,降本增效从来不是简单的“减法”,而是靠技术创新做“乘法”。这一点在溶剂型清洗剂的攻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溶剂型清洗剂占涂装辅料成本的33.3%,是名副其实的“消耗大户”。“这块成本必须啃下来!”考虑至此,开进带着团队扎进机器人车间,深夜钻研设备运行数据。“机器人换色清洗藏着不少隐形浪费。”开进指着运行轨迹分析,通过一遍遍模拟换色场景,记录120组溶剂消耗数据,经20多次方案迭代,优化出“按需清洗”程序,将清漆机器人清洗频次降低50%。
不止于省,更要“变废为宝”。开进推动引入废溶剂回收技术,面对首次试验漆膜杂质问题,团队连续一周泡在实验室调整蒸馏温度、优化过滤流程,最终让回收溶剂喷出光滑漆膜。两项技术叠加,年度油性清洗溶剂成本直降58万元。“你看,这就是技术创新挖出来的效益金矿。”开进笑着说。
“质量是摸得着的口碑,更是看得见的责任。”在开进心中,“零缺陷”要在每道工序、每个细节中践行。他推动质量管控从“事后救火”转向“事前防控”:车间装起全流程监控“千里眼”,班组设起“质量哨点”,操作工可通过对讲机“秒报”异常。“现在问题刚冒头就有人盯,不会拖成老大难。”开进展示的质量看板上,不良数据较去年明显下降。
哑光车型色差曾是“硬骨头”,普通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异,逃不过他的“火眼金睛”。“客户能接受3个单位色差,我们要做到1个单位以内。”他带着技术员在灯光室泡了1个月,每天对比20多块试板,从涂料配比对到烘烤温度,笔记本上画满色卡对比图,连涂料“脾气”都备注详尽。经近30次配方调整和上百次试验,哑光车型色差控制精度大幅提升,成为车间“品质样板”。
1年多来,团队攻克电泳粗糙度、淋雨漏水等10余项难题,BK油漆外观光泽度显著提升,淋雨漏水问题彻底解决。当量产车型年度DOK目标稳站80%,开进整理的《攻坚日志》封面上写着:“品质没有终点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”这条“零缺陷”之路,他将带着匠心一直走下去。(记者单杉见习记者 陈静)
行走在北汽麦格纳工厂的人行道上,迎面相遇的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庞,正如盛夏蓬勃生长的草木,整座工厂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。这次采访的主人公,不仅是立足传统产业的年轻人,更是扎根家乡的镇江人。采访中,开进对家乡赤诚的爱,令人动容,如今他也将浓浓赤子心化作工作动力,让传统产业不断焕发新机。
开进是土生土长的镇江人,谈起家乡近年来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,眼中便闪烁出欣喜的光芒。他坦言,自己也曾收到过不少来自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橄榄枝,却最终选择扎根于此。他指着窗外阳光下熠熠生辉的“ARCFOX”极狐标志,语气笃定:“家门口的产业正在拔节生长,我这点本事,不就应该在这里生根发芽吗?”
年轻的心跳与钢铁的脉搏在此刻共振,镇江在产业强市的发展之路上,正因有了这样的青年而加速奔跑。他们以创新的思维为老枝嫁接新芽,以家乡为沃土,以匠心为养料,亲手培育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未来。